悦·读 思·享 专栏|思维导图助力教与学——读《别说你懂思维导图》有感

作者:邱婷老师  编辑:唐宏  发布时间:2020-05-18

编者按: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随。一直以来,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的老师们以书为友,享受“悦·读”生活,汇聚感想反思,笔耕交流成果,助力教学科研。教师发展中心特开设“悦·读  思·享”专栏,分享老师们各类主题征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尽展教师风采,敬请老师关注和投稿,让我们共感阅读之悦,同享思想之深!

本期推送:邱婷老师“世界读书日”主题征文

邱婷,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政治学科带头人。开设各级公开课十余节,在市、区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奖

思维导图助力教与学——读《别说你懂思维导图》有感

曾看过一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本质的提高?文中谈到,教学生如何研究承载具体问题的对象的性质或关系,教学生能够运用研究出来的性质或关系去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这比教学生套路化的题型解法更重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方法的教学更注重思维训练,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帮助人们快速学习、促进深入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一书认为,思维导图的重点不在“图”,而在“思维”,或者说是“图导思维”,思维导图的核心价值是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

在基于培育核心素养、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中,用好思维导图不仅对于教师的教,而且对于学生的学都有很大帮助。

以我所教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学科本身蕴含的价值导向,都要求树立科学精神,养成辩证思维,彰显思维品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逻辑清晰,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思维导图的最大优点就是层次隶属关系非常清晰,一张图就能有逻辑地将一个主题的全部要点串联在一起呈现出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设置探究思考路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就能从宏观上把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提高备课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将理论性的政治知识和抽象的思维图像化、直观化、结构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弄清来龙去脉,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更可以将整堂课的思维逻辑有效呈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思维导图课堂小结或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的应用效果尤为明显。比如在复习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生命的所有知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进行梳理。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全班同学头脑风暴归纳出了“生命之树”的各个枝干,包括“理解生命”“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等,然后进一步细化每一分支的内容,尽量穷尽所有知识。这棵“生命之树”逐渐丰满的同时,那些原本片段化、碎片化的知识就基于它们的内在联系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系统化的知识梳理更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是毕业年级的复习课,还可以将这棵“生命之树”再扩大延展,勾连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集体和国家的相关知识都融会贯通,形成更大的一张知识网,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深度思考个体生命,探寻与生命有关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复习想必一定会有助于强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本质和内在关系,这也恰恰是方法的教学最好的体现。

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设计、课堂板书、专题复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归纳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与教材知识的有机整合构建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重新认识。这就能激活知识链条,升华原有知识,将知识逐渐内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维导图的多角度、层次性、关联性、结构化等特征,还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习惯,改变思维方式,增强思维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能发现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某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创新思维的目的。

笔记整理

此外,思维导图在辩论、演讲等学科活动中也能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做到条理清晰;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对话、辅助个人时间管理、促进学习从机械学习迈向意义学习,在学法指导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思维导图的使用要从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运用思维导图助力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首先,思维导图重在实用,切忌用花哨的布局代替内容的严谨。学生在初学思维导图整理笔记的时候,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在构图和色彩的修饰上,将思维导图绘制得十分“赏心悦目”,但形式往往胜于内容。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会失去“图导思维”的作用,使思维导图沦落为好看但不好用的“花瓶”。教师在学生初学思维导图的时候要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强调逻辑清晰、简单实用,可以借助合适的软件来绘制。

其次,思维导图重在思维,教师在学生初学思维导图的时候要给予必要修正,指出学生混乱的分支隶属关系,引导学生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思维导图的逻辑意义,让图“发声”。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时,尽量沿着学生的思维轨道,通过自然合理的启发和诱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只有在学生参与、问题暴露和不断修正中,才能将“你的知识”转化为“我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教与学的过程,都是一个将书读厚到读薄再读厚的过程,而这一薄一厚中彰显的是思维的张力与品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不一定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本质的提高,但相信它一定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建构知识、逻辑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