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地理教研组团队凝聚力强,勇于创新,共担责任,由骨干教师带领,以教研促发展。地理教研组曾两次被评为海淀区“青年文明号”,2019年被评为“海淀区中学学科教研基地”,2020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
一、教学科研,竞吐芬芳
地理组共有11名教师,在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入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斐然。
特级教师(1人)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1人)
北京市中学市级骨干教师(4任)
海淀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12任)
海淀区区级骨干教师(4人4任)
海淀区兼职教研员(5人)
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
海淀区学科督学(1人)
地理组的老师在身兼教育、教学、行政等多重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市、区级的各类培训活动,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探索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活动设计,2010年以来,地理组教师承担了5节市级研究课,8节区级研究课,海淀区高中教材教法辅导15次、初中教材教法辅导6次。多篇案例论文获奖,其中有市级一等奖6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区级一等奖4篇,二等奖13篇。每年的校暑期培训和教科研年会,地理组都会分享教研经验和成果。
国培计划——责任担当
国培计划是国家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地理组教师多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尽力为国培计划做贡献。
2009年沈莉、燕晖、卢春梅、都炜、吴鹏程5位教师参与国培计划2009年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承担初中地理学科五个专题的备课、脚本编写、录像工作和网络答疑工作。
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沈莉、贾媛老师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担任“地理教学评价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讲教师,承担网上授课和网上答疑任务。
2015年10月28日都炜、肖春英老师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2015)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教师班“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国培展示课。
课题研究——助力提升
地理组教师重视教学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助力教学改进。近十年地理组单独立项2个区级课题,主体参与3个市级课题和1个省级课题。
课题名称 |
类别 |
研究
时间
|
北京市高中新课改重点项目《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与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 |
市级
|
2009.08-2011.11 |
《北京数字学校——虚拟课堂建设项目》
|
市级
|
2012.06-2014
|
《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
区级
|
2011.09-2014.12
|
《北航附中部分学科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北京市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
市级
|
2011.09-2016.11
|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听评课的实效性研究》
|
省级
|
2014-2017.07
|
《整体把握下初、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设计的研究》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
区级
|
2016.07-2019.06
|
空中课堂——展示风采
在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和线上教学期间,地理组共有3位教师积极承担《空中课堂》的录制任务,有3节市级课和4节区级课。
二、多彩课堂,学科育人
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实践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途径。为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地理组教师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设计了进阶式、系列化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地理学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内容从“单一”向“综合”过渡,尝试初、高中跨学段进阶和多学科融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年级--实践探究的地理课堂
地理实践是支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组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实践探究的地理课堂,有在课堂实施的,有在选修课、拓展课、地理游学和小学期学科周等活动课中实施的,内容包括模型制作、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考察、地理调查、案例研究等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观中央气象局 |
绿园定向越野 |
走进花溪 初识物候 |
初中年级--动手体验的地理课堂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动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学科素养,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已固化形成系列学科实践活动。
校园平面图制作 |
制作简易地球仪 |
制作等高线模型 |
美丽中国拼图比赛 |
“改革开放40年成就”地理手抄报 |
大中联动--开放拓展的地理课堂
在新中、高考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实现全人的教育,地理组教师尝试“请进来”、“走出去”,将大学的专家、教授请进学校,开设讲座拓展视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
基于学生需求和学科育人的目标,在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框架下,设计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大洋科考、漫谈天气预报等专题讲座,利用拓展课、选修课和小学期实践周带领学生参观现代设施农业、进行花溪物候观察、走进中央气象局……,深受学生的欢迎,很多讲座还邀请兄弟学校来参加。
走近前沿科学,了解虚拟现实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专题讲座 |
中央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与师生们漫谈天气预报 |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主编谈《极地科考探究之旅》 |
首师大物候专家带领学生走进花溪,辨识植物初识物候 |
走近前沿科学,了解虚拟现实技术 |
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展示园,了解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三、课程创新,力行致远
01 课程开发
地理组基于学校大中联动、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办学理念,因邻近地质大学的区位优势,从2015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发形成了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资源的特色博物馆课程。其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突破学科壁垒,尝试了主题式的学习,创设了跨学科的融合课程,涉及地理、生物、语文、美术四个学科;二是设计了初、高中地理学习进阶的活动方案,针对同样的资源、不同的学段,设计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活动方案。
与区教研员和兄弟校老师在地大博物馆踩点 |
地大博物馆实践课 |
老师还创新性的将地理课堂“搬进”博物馆,学生的角色发生转换,由“听”变成“讲”的角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02 区域辐射
目前基本形成了初、高中依托地大博物馆资源开发的系列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我们还将地大博物馆课程成果,实现了区域辐射。
01 2016年12月23日承办了地大博物馆课程开发(基于共同资源的多学科课程探索与实施)做了学院路片区的中期交流展示会的直播,实现了在片区的引领示范。
02 2017年4月21日在海淀区“核心素养与地理教育”论坛中沈莉老师做了题为“地理学科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主题发言,向市、区的地理教师介绍、交流。
03 在2016-2017学年度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提交的《多学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课程开发研究》荣获二等奖。
04 2019年5月20日卢春梅和贾媛在北京市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依托学校资源特色,提升师生学习能力”中做《基于共同资源的多学科融合课程》主题发言和组织研讨活动。
“基于共同资源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市级研讨活动 |
03 课程优化
2019年我们又进行了博物馆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为适应新高考改革和高中地理教材变化,增加中国地质博物馆课程资源,完善优化博物馆系列课程。
中国地质博物馆 |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了高一地理课堂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视角欣赏自然之美。
馨香满径,已成过往,初心如磐,重任在肩。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登高望远更上层楼”,收获更加灿烂缤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