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专访北航实验学校郝昀铮:与北航实验学校共成长

作者:中国教育出版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6-06-15

aa75ae0cf.jpg

北航实验学校郝昀铮老师

中国教育出版网北京6月14日电(陈达) 走近北航实验学校郝昀铮老师前,吴鹏程校长向记者介绍说,郝昀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是“北京市化学骨干教师”、“海淀区化学学科带头人”、“海淀区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曾经先后荣获“海淀区青年先进工作者”、“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北航实验学校首届十佳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星(教学新星)”等称号。从2013年至今,担任北航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

面对郝昀铮老师,谈起这些年来的人生感悟,郝昀铮说:“北航实验学校为我的成长搭建起专业化发展的舞台,与人大附中的联合办学则让我开阔了视野,学校领导的引领使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事们的帮助伴我克服困难,给了我前行的力量。”他的座右铭是“天道酬勤”。

入职一帆风顺

1999年,郝昀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进入北航实验学校。2009年,评定为中教高级职称。从教16年,郝老师担任高中班主任15年(五届高中毕业班),并担任北航附中首届通用航空技术实验班的班主任。他所带的班级2003届、2012届高三毕业班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2006届、2009届高三毕业班获“北航附中优秀班集体”称号。

北航实验学校历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悉心呵护,学校的“青蓝工程”当年就安排初中教学武琴老师、高中教学刘鸿老师、班主任王冬云老师担任郝昀铮的师傅,帮助他在教育教学上一步一步的学习积累。热心的年级组长王俊岭、杨光、孙英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着他,帮助着他。

从北航实验学校的教师身上,郝昀铮感悟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敬业与奉献。他带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2003届高三毕业班)就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学校领导的引领和老师们的帮助,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使郝昀铮很快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从“低头拉车”到“抬头走路”

北航实验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学习—成长—展示”的平台。尤其是2006年以来,北航实验学校与人大附中形成教学联合体之后,为北航实验学校带来了浓浓的教学研究的氛围。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郝昀铮开始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为了学生的发展,他在讲台上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他也积极与同事及海淀区的同仁们交流心得体会,上研究课,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在学校搭建的舞台上不断尝试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着自己的教学风格。

十年的时间,郝昀铮先后进行了市级公开课3节、区级公开课5节、全国现场展示课1节、全国现场说课1节。他的6篇教学设计录像获“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4篇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同时有十余篇教学设计及论文获市区级一二三等奖。他还参加并完成1个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北京市重点课题,主持完成了1个海淀区重点课题。

丰硕的教学成果离不开北航实验学校历任领导的指点和同事们的帮助。十年间郝昀铮的个人成长历程,也正是北航实验学校的快速成长的缩影。

从“困境”中的突破

郝昀铮坦言,自己曾经遇到过两大“困境”。首先是工作中的困境:从教16年来,他一直是教育教学“双肩挑”,工作量一直是满负荷或超负荷。

在自己的努力下,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他终于适应并胜任了工作,并取得优秀的成绩。他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勤奋工作,孜孜不倦,默默无闻。

十五年来,他所带的五轮高中毕业班具有良好的班风,他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学生在自己创造的良好班级环境中度过难忘的高中生活。在历届班主任工作反馈中,郝昀铮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名列全校前列。他所带的班级,有两届班长获“北京市优秀干部”称号,历届高考成绩名列平行班第一。

2008年6月,罗滨担任北航实验学校的校长,短短的一年时间,罗校长为北航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浓浓的教学研究氛围。罗校长心中装满了学生,对教学的执着追求,不断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尤其对于青年教师,她给与了无限的关怀与帮助。

《实验化学》是国家级选修课程,2008年罗校长刚到北航实验学校时,老师们还不知道如何讲授,也没有开设这门选修课的愿望。罗校长就带着年轻教师从头做起,研读选修教材教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实验。

从人大附中调到北航实验学校,罗校长为了摸索出适合北航实验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每次实验课她都亲自讲授,辅导学生进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课后访谈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罗校长每次上课来的最早,走的最晚。下午4点20开始的实验选修课,学生6点放学,罗校长带领大家有时工作到八九点。即便是实验中的一个小细节,学生们一个不经意的问题,罗校长都会认真对待。

郝昀铮被罗校长的敬业精神所折服,更加坚定的努力工作。当时,是郝昀铮工作的第八个年头,由于之前的教学业绩不错,自以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很好,根本看不到自己教学观念的陈旧之处。他把化学教学视为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提升,仍迫于升学压力,深陷在单纯的训练式教学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那年,罗校长辅导郝昀铮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鼓励他把课堂交给学生,设计问题情境,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当时,郝昀铮与罗校长发生了争执,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在能力水平方面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罗校长一直耐心的引导他转变教学观念。

固执的郝昀铮虽然在课上尝试罗校长的建议,但在教学观念上仍无改观。

后来,罗校长带领教师们不断参加各种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年轻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参加罗校长主持的课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后,郝昀铮的观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他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中逐渐体会到,一个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他的课堂上慢慢的充满乐趣与生机。郝昀铮发现,在罗校长的影响下,每个老师对教学研究产生了热情,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其次,是生活中的困境。

2008年10月,郝昀铮的妻子患上甲状腺癌,甲状腺被全部切除,终身要服用激素。当时,儿子还不满3岁,家中的事情只能由他照顾。再加上教育教学的双肩挑使他感到了无比的压力。

不论是家里的事,还是学校的事,使他无所适从,很快病倒了。学校领导罗滨校长、吴鹏程书记、燕晖副校长、年级组长孙英老师、党支部任艺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助他协调学校的工作,并到家中看望他,鼓励他振作起来,面对困难,乐观克服。

罗滨校长和郝昀铮聊了很多,从生活感悟,到工作态度,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当年,由于刚刚接手北航实验学校的校长一职,罗校长的工作非常繁重,而且身体也不好,这令他十分感动,逐渐振作起来。

郝昀铮感慨地说:“当一个人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尤其是年轻人,如果有人能令你振作起来,乐观的面对困难,你将终身受益。”

从“徒弟”到“师傅”

罗校长总是那样认真、勤奋。每天清晨,她很早就来到办公室。工作无论多忙,但学生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她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成为她教学研究的重点。罗校长对每节课、每个环节都会认真思考,对课堂上出现的每个问题都会认真研究。

罗滨校长的课堂教学总是充满激情,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设计合适的情境,围绕实质性内容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活泼有效的教学活动。

罗校长的敬业精神感动着郝昀铮,也影响着他。

有一次,罗校长曾经问郝昀铮:“你是如何认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的?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是什么?”

郝昀铮发现,自己对于化学学科的本质认识还不够。

从那时开始,郝昀铮不断抽取化学学科最本质的东西,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敢于创新,实现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他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2009年,郝昀铮被评定为中教高级职称。从那一年开始,他由关注自己的成长开始带动年轻教师共同成长。作为师傅,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徒弟。他所带的徒弟孟青蕊、江丽萍、王亚娟老师在海淀区化学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在市区级公开课、教材教法讲座和课题研究中,多次都出现她们的身影。

2014年,北航附中化学教研组9名教师有3人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北京市重点课题2项,获2等奖1项,参与出书1本;有2人参加全国教学设计及论文评比,获特等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有4人参加北京市教学成果评比,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1人次获海淀区一等奖,市级公开课1节、区公开课3节海淀区教材教法3人次。

2015年6月,化学教研组申报了海淀区首批学科教研基地,郝昀铮带领全体化学老师潜心打造海淀的学科教研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