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作者:编辑:党政办 韩云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9-13

2017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按照市区教委的统一要求,我校组织师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并收集了大量学生和家长们的投稿感想,以此分享交流。

486297450296561110.jpg

2017年9月1日晚9点,我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我感触很深。今年的节目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旨在引导我们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

我印象最深的是郎朗的学生徐子航与意大利钢琴机器人特奥进行速度比拼。特奥有53根手指,所以他一个错音也不会有。但是,他弹奏的曲子缺乏感情,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徐子航虽然会出错,但是他感情丰富。特奥以两秒之差赢得比赛,但是他也不能代替人类,他虽然速度比较快,但是他弹的曲子不可以打动人。最终,郎朗与学生徐子航和意大利机器人特奥共同完成了一首中国民歌。

这是一堂生动的课,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未来的日子,在我们的努力下,会更好地将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好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初一(1) 王家炜

九月一日,不仅有白天久别的学校课堂,还有晚上我们的老朋友——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

这期节目,不似上次,将题目主题改为了“中国汉字”,其中,有对汉字痴迷,为汉字研究付出一生的“汉字叔叔”,也有付诸七十年翻译汉字古诗的中国老爷爷……

我不禁疑惑:是什么使他们不畏困难,继续前进呢?

汉字,熟悉却又让人陌生,它是那些人们熟知的网络语言吗?还是什么?

在听了他们的故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汉字,是贯穿五千年历史必不可少的,它是诗词人笔下的千古之章,是作家凝结的毕生智慧,我想,它是美丽的,也是坚毅的;既能在书中绽放,也可无情批判,它既能为花,也能为剑。汉字是有情感的,这就是我心中汉字的魅力。它的形、神皆是最独特的,吸引着无数人的热爱,也正是这种热爱,让包括“汉字叔叔”,中国爷爷在内的无数人为之疯狂。

作为最应该,也最必要了解汉字的人,让我们尊重,热爱它,也应为这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自豪。

这是最有意义的一课,我想。

初一2班 李歆毓

这一次《开学第一课》中,穿插着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含有娱乐的元素却未喧宾夺主,各个名家纷至沓来宣扬中华文化,意大利机器人展现科技光芒……

王教授诉说汉字起源,让我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人像一群坚强的护花使者,漫漫跋涉五千年,渡过无数艰难险阻来到今天。于是,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留了远古文明火种,且至今屹立不倒的国家!

理查德 西尔斯,被世界称为 “汉字叔叔”他从六岁时开始了解汉字,十三岁时开始学习汉语,二十二岁时至中国留学,一心一意学习汉语,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汉语传播出去。理查德在四十多岁时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后来他致力于建造一个汉字渊源查询网站,直到现在。

在人工智能的优点展现出来的时候,它的缺点也渐渐为人所知,人工智能的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它们没有情感。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 与围棋冠军柯洁比赛时,柯洁身上汗如雨下,但AlphaGo 却只是在进行着计算。它没有体会到博弈的紧张,也没有感觉到围棋的乐趣,只是计算。机器人TEO与钢琴达人徐子航比赛 《野蜂飞舞》弹奏速度,徐子航以两秒之差落败,最后的人机合奏简直是太精彩了,用现代科技演奏传统曲目,别有一番韵味。

千年之前的丝绸之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又重现在世界的眼前,以一种新的方式将各国串联了起来。以文化之手,感化了世人之心。

这一次《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的骄傲,是她的历史;是她的文化;是她的包罗万象;是她的博大精深;是她的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子孙——中国人!

初一3班 谢东哲

每年的9月1日,我都会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那是有别于学校的一课,没有过多的知识,也没有过多的习题,但却能永远地深深地打动我们内心深处那已经沉睡已久的灵魂,在悄悄地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的成长。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

不错的,就像这位外国老人说的一样,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文化的传承,时代的背影。它书写着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传说所展现出来的悠久历史,那一横一竖,体现了汉字的匀称柔和;那一撇一捺,又展现出汉字的刚劲有力。它美丽而又神秘,通俗易懂却又不失风度,可是它的美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它背后蕴含着的故事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呢?汉字是中华文明永久的瑰宝,但他却还没能真正走入世界的舞台。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在这条道路上奋斗着的人,却是一名已经年过花甲的外国老人呢?

他想把汉字推广到全世界,就在前几年自己创了一个小小的网站,里面饱含了他40多年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对汉字所有的理解,可是访问的人却微乎其微。虽然有可能血本无归,但他依然坚持,想继续让更多的人感受汉字。随着大家的传播,访问网站的人越来越多,那时,他已经被人所熟知,也从一天只有1万的访问量迅速增至60万,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这时,或许已经实现了他的那句话,已经让本来只属于中华人民的文化,推向了世界。

他爱汉字,也很了解汉字,知道很多汉字的前世今生。他能从那简单的一笔中挖掘到他深藏的底蕴,也能从那复杂的一划中看透它内在的本质。作为一个外国老人,他对汉字的理解或许已经超出了我们很多人对于汉字的理解,如果一个外国人都能如此了解我们的文化,那我们是不是对于自己的传统就有点太过轻视了呢?

他甚至用尽全部积蓄去探求它。在他眼里,汉字就是他的一切,值得去为之付出。他已经把自己全然当做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对汉字的那份爱,也许也来源于此吧。

他叫理查德·希尔斯,一位将一生都投入到汉字中的伟大外国老人。他也许知道的比我们很多中国人还多,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只有真正去爱、去投入到汉字中去,你才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

世界因汉字而美好

世界更因这些热爱追求的人而美好!

初一(4)班 王頔譞

观后感

今天我作为新初一的学生看了《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学以朔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

第一部分学以朔源。先是由王教授来讲“正直”两个字的来源。后讲述的是一个美国人叫理查德·西尔斯做了一个网站,把所有汉字的历史都发在了网站上。我认为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价值。我觉得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略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第二部分武以振魂,请来了4位全国冠军来表演。还听到了吴京的感受,我很感动。我认识到中国武术不但技艺高超,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仁义正直、勇敢坚韧的精神,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气节。我们要传承发扬武术精神,作有担当、有骨气的中国人,以自强精神振奋民族之魂。

第三部分是棋以明智,请来了围棋大师柯洁来讲述他从小到大怎样学习围棋成为世界冠军的,也讲述了他怎样和阿尔法比赛的。让我发现小小的棋盘包罗万象,凝聚着东方的智慧,启发着无数的畅想,黑白棋子在往来之间,教会我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时代,继承传统、拥抱未来,才能为大国之智谱写新的篇章。在这个部分,我最喜欢的就是朗朗和机器人特奥的钢琴演奏,因为我是钢琴爱好者,我发现人弹得曲子更有情感,而机器人弹得更加精准。

第四部分是文以载道,先请来了翻译家许渊冲爷爷,说了诗词的意思,并翻译了诗词。后请了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米斯巴教授,她讲述了自己怎样在巴基斯坦传授汉语的经历。这些都使我认识到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作为一个新初一的学生,我要更好的学习中华文化,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热爱祖国、为弘扬中华文化作贡献的合格少年,成为中华的骄傲。

初一(五)班

走在前往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的绿荫路上,骑着车,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静静地听着鸟儿歌唱,他仿佛也祝贺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学第一天。我迈进了中学的校门,成为一名初一学生。

在这天的外商,全国多少亿学生都在观看者这样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

我喜欢古诗词和中国汉字,然而,《开学第一课》中的古诗词部分和汉字也就成为了我心中的重点。

学习和古诗词必然分不开,尤其到了初中,古诗词的积累需要更多。我喜欢古诗词不仅仅是因为欣赏,还有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的文化。

古诗词里有很多事泄学习要勤奋等等,着就也让外国人爱上了古诗词,热爱中国文化。

“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勤奋学习就是我们学生最应该做的。

中国汉字,流传久远,不管事商代甲骨文,还是商代金文,不管是小篆,还是隶书,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外国人理查德热爱中国,同时也热爱中国的汉字,中国人迪新帮助了他。因为汉字,跨国朋友。因为汉字,有了帮助。因为汉字,世界爱上中国。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零星可比炽日华,字若珠玑句无暇。抛珠盾玉揽温煦,诗意娓娓仁韵达。”赞美中国汉字的诗句也有很多。中国汉字,历史久远,行式众多。光是唐、宋、元、明、清这五朝所创的汉字就太多太多。

学富五车,只有多学习,多积累,才能记住,欣赏更多古诗词与汉字。《开学第一课》就向我们讲述了要勤奋学习,持之以恒。

初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路怎样走是自己的选择。即使前路漫漫,我也要坚持走下去。三年学习时光,让我们在美丽的大北航点燃希望,筑梦北航!

初一(六)班

初一7班1.jpg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心里感到非常震撼,更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主要介绍了“汉字”和“武术”两个板块,这两样都是我们华夏的文化瑰宝。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汉字精神。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小故事。汉字叔叔虽是外国人,但他用自己的全部财产和毕生心血,还险些因心脏病而付出生命,只为了学习汉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学好汉字吗?

初一八班张雨馨

2017年9月1日21:00,我在央视综合频道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素有“少年儿童春晚”之称的《开学第一课》已迈入第十个年头,今年节目的主题是“中华骄傲”。

提起“中华骄傲”,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不同的理解、认识。与去年的《开学第一课》一样,今年的节目也以篇章的形式分成了五节“课”来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丰富、之广袤: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以多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持人撒贝宁、董卿在“课堂”上通过现场采访、带着小朋友做游戏等不同形式,把节目的气氛渐渐推向了高潮。

第一节:字以溯源 《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课是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的。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了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时隔千年仍然能被认出来。他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给大家现场演示“正”、“直”这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第二节:武以振魂 在这节课上,电影《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通过视频发来问候,诠释了对武术的理解。吴京说,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真正的英雄不是侵犯别人,而是用一身功夫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人民、保卫祖国。这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现场主持人还请出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人来介绍传统武术的奥秘和魅力,让观众体味势如破竹的气势和浩然正气的风骨。

第三节:文以载道 这节课里,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用京剧念白表演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她身旁是4个不同京剧造型的旦角小演员,舞扇挥剑,水袖翩翩。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学的浸润,她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它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她请上了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学发扬光大的许渊冲先生,请他分享自己对于翻译的理解。大家还做起了有关汉字的游戏,使现场的所有人都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

第四节:棋以明智 这一节课看似是以“棋”为主,其实说的是“琴棋书画”这一国粹文化。它用新鲜的方式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将科技融入了生活,让我们不仅仅通过课本或博物馆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能亲手触摸、感受到我们的智慧和文明、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第五节:丝绸新路 这节课的主角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99%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米斯巴现场讲述了她和汉语、和中国的故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武术振奋着自强的民族精神,文学承载着理想与情感,围棋蕴藏着智慧的密码。它们都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它们在岁月流转中,在“走出去”和别的文化进行的交流中,焕发出了持久的光芒。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拥有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传播和发扬我们的“中华骄傲”也是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最终主题。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道了我们民族血液里世世代代流淌的基因和血脉是什么,才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创造和成为新时代的“中华骄傲”。

中华骄傲,我骄傲!

初一9班洪昊曈

初二年级《开学第一课》学生、家长感想

通过看这次的开学第一课 我获益良多。汉字叔叔理查德的故事让我看到也了解了汉字的魅力;表演《少年中国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棋手柯洁与人工智能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要与科技共同进步;而许渊冲爷爷和米斯巴的讲述更让我坚定了学好汉字 不忘初心的决心。我希望在新的学期里我可以努力学习 不忘初心,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初二一班 杜沁怡

九月一日晚,我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如果说,前几次的开学第一课带来的是红军长征故事的震撼,那么这一次,我感受到了这五千年所孕育出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场之后的一段时间,大概都是围绕着“文”所发展的。甲骨文的构造和字形那个地方,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跟其他文字不一样,甲骨文不仅仅是用于书写,它是一种承载体,它的一笔一画中承载着这世间万物,承载着这天下苍生。无论是雨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或是万里长空,再或者生机勃勃地跳动着的火焰,都可以蕴藏在这看似小小的文字当中。其实我觉得,甲骨文更代表着中国的大气,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这是中国独有的气概。但中国不仅仅只有“文”的雅致气韵,还拥有着“武”。《少年中国说》的表演,一股属于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概仿佛要穿过屏幕前扑面而来。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如今的我们正值大好青春,何不怀有一腔热血,努力拼搏以雄我中国的锦绣河山?我想,这也是《开学第一课》在这一板块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看到最后,发现现场好多观众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眶。似是因为那几段有些心酸却夹杂着温暖的故事而落泪,又似乎是感动于汉字与书法、围棋与音乐中夹杂着的情怀。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那刚劲而有力的气概,那锦绣江山如画般多彩,那中国人心中所带着的那一抹——中国情。 中国,还在不断前进。

初二二班曹雨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方方面面教导我们。汉字叔叔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应该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我们的国家。汉字就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o^吴京的讲述让我感到,铁骨铮铮的中国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不能退缩,朝着梦想努力努力再努力。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

初二3班赵一凡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丝绸之路

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栏目。在整个节目中,最后的丝绸新路最让人震撼。古丝绸之路,自汉朝以来便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几千公里的大漠之中,这条龙没有利爪,他有的是一颗不停跳动的中华的脉搏,血液中涌动的是几千年来历史沉积,却不曾凝固的火热的鲜血。千年一瞬,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徘徊曲折。大汉张骞,不畏艰难,勇渡大月氏;文成公主嫁给国家,远进吐蕃坚定不移只为和平;更有玄奘、班超,将自己的鲜血与年华播洒在这片土地,无怨无悔……

新丝绸之路,近年以来便如翩翩丝带飞舞在几亿人口的心灵当中,这条丝带没有精美的纹饰,却氤氲着文化的芬芳,编织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共同繁荣。《开学第一课》最后的一段宣传片中展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尽管他们肤色不同,精神却都是炙热的;尽管瞳孔色彩不同,但眸子都是清澈的;尽管语言不同,但是我们的口中都轻声高喊着一个信念——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将中华文化、经济发展、政治互信与世界发展融合在一起。 丝绸之路,将我们的心,我们的一切,都紧紧缠绕在一起了,无数火热跳动的心脏,已经忘却了身在何处、语言和地位,无论再过几千年,我们都始终眺望着那同一轮明月,同一条,生生不息的——丝绸新路!

初二(4)班 李思旖

又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作为一名中国学生,自然少不了观看已有十年历史的《开学第一课》。 从雅致古朴的汉字底蕴,到新奇动听的“人机大战”,再到丝绸之路上飘渺的吟唱,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今年的主题:中华骄傲。为我们源远流长的琴棋书画而骄傲,为我们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未来而深深自豪!让我们携手并肩,传承文化,开拓进取,共创辉煌!

初二五班 王英睿

从小习武的吴京凭着铁骨铮铮,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中华武术精神,拍出了中国电影的传奇,让每个中国人为中国骄傲自豪,令人敬佩不已。我们也应该心怀中国武术精神,去战胜困难,克服阻碍,披荆斩棘,不断勇往直前。

初二六班常瑞

第一课很精彩!除传统文化外,还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震撼,-------正是文化和科技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工智能不再是神话,也不是笑话,正一步步走近我们的生活。AlphaGo下围棋、Teo机器人弹钢琴,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甚至可以写诗、写文章,机器翻译、无人驾驶.......不远的将来,家用机器人会像汽车一样成为家庭生活的标配。

人工智能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类的生活,但也会夺走很多人的饭晚。对孩子们的未来而言,掌握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和基本算法可能是个基本技能,就像学英语、学开车一样,否则他们管理、指挥不了机器人,无法适应这个智能化时代。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美好生活吧!

初二六班宋玉涵爸爸

这台特殊的晚会叫《开学第一课》,太赞了。让孩子明白传统不代表落后,传统可以和科技较量,传统可以和世界接轨,传统可以传播民族精粹到世界各地。让孩子挺起中国文化的脊梁,拥有中国文化的自信。带着这五千年的烙印,和世界和解!

初二六班史振羽妈妈

这确实是一堂生动感人的开学第一课,我很认同董卿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情感依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汉字、武术、京剧、诗词,无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真心希望孩子们能从这一课中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未来的人生必将因此而异彩纷呈。

初二六班 刘逸清母亲

汉字,是先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的骄傲。开学第一课带我们走进了中国汉字的历史。汉字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石,引领我们感受历史,走进未来。嘉宾在黑板上写下甲骨文时期以及其他时期不同的“眼”字,告诉我们,做人要目不斜视,奔向远方,就是正直。

——初三1班 郭思萌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其中中华文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理想、道德、家国,它们是船上的灯火,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照亮了中国文化的长河,也照亮了每一双通过文学寻找共鸣的眼睛。古典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它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

——初三 2班 林子涵

我从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了不放弃,不服输的人生哲理。那位汉字爷爷为我们讲述了他对于古汉字研究的经历和热爱,战胜了无数困难后,终于有了很多研究成果,这让我明白了梦想的动力,与兴趣对于人一生的影响。

——初三 3班 杜日辰

开学第一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96岁的许渊冲爷爷如今还坚持每天翻译一页莎士比亚。他说自己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我们也应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传播祖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初三 4班 胡玉瑶

开学第一课中的第一课老师讲了“正直”两个字从甲骨文到楷体的演变,看了汉字的源头更加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正直”的意思就是向着目标前进。而升为初三的我们也应该做到“正直”,现在定下目标,然后一天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断向着目标前进。随着中国快速的发展,如今中文也备受追捧,而我们身为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更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初三 5班 王梓依

观看完了“开学第一课”,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课——字以溯源中“汉子叔叔”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美丽,得知了每个字都有它的起源与故事。“汉字叔叔”虽然是一个外国人,却能够如此勤奋地学习、研究中国汉字,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好好学习我们的汉字,探索它们的美丽!

——初三 6班 董晨希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鉴古知今……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今年的主题演绎,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依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

高二(1)班汪泽鸿

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直让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可我又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非常遥远,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强烈,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华文化要想永葆生机与活力,需要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体力行地去传播、去发扬光大。

高二二班 张雪妍

这样的一个晚上让我从始至尾都激动着,一个叫做中国文化的东西早已彻彻底底的融入到我的思想里,于是我的行事、思想、生活中无时不被这样璀璨的东西包裹着,照耀着。那是我内心深处活着的东西。

国的未来,在于少年;世界的未来,在于少年。撑着文学的小舟,摆渡千年文明,追逐滚滚不息的大江;闪耀理性的光芒,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向遥远的远方。新学期第一课,愿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追逐梦想而读书。我相信,未来就在不远处!

高二(3)班 范漪雅 张思祺

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和“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中华汉字又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它左右工整,既能简写,也能写详。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种想象的天地。

高二四班 杨佳澳 开学第一课感想

观看完整个节目,没有想象中的无聊透顶,幼稚搞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热血在我内心流淌。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延续这个民族血液流淌的正是我们新的一代,或许我已经算不上他们所说的祖国的花朵,甚至有人说 你老啦,小时候是积累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你看看你这么多不懂的,都来不及补啦。但是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学文对于我而言 是明智的选择,从我坚定地要去学习文科开始,从我拿起第一本历史著作精读开始,我便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爱上了五千年历史,爱上了大好河山。我觉得我们的祖国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一定不会辜负前辈们的辛劳,我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成为优秀的中国人,在中国受人尊重,在世界受人尊重。

高二5班 张瑶